志向
~~~~~~~~~~~~
2012/06/06 光華雜誌【文‧林欣靜】
4月中旬,美國《時代》雜誌公布「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」,2位「台灣之光」─締造NBA多項紀錄並颳起全球「林來瘋」熱潮的林書豪,與蟬聯高球「世界球后」62周的曾雅妮雙雙入選。
《時代》特別請來同為哈佛大學畢業的美國教育部長鄧肯,為林書豪撰寫頌詞;鄧肯認為,林書豪並非一夕暴紅,而是依循傳統方式的虛懷若谷和努力不懈,才有今日成就。
綜觀林書豪與曾雅妮,年紀輕輕就寫下感動世人的體壇傳奇,主因即是他們很早就「確立志向、勇往直前」。
「志向」是安身立命的職涯選擇,也是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或價值。在驪歌聲唱的六月,即將步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,如何能像林書豪、曾雅妮一樣早早找到人生志向?
「如果你再說你沒有時間,你遭遇挫折,你害怕面對挑戰,這表示你根本沒那麼熱愛你的夢想,所以無法付出對等代價!」
「宅神」朱學恆獨具煽惑魅力的話語,宛如魔笛手的音樂,讓台下聽講的數百名辭修高中學生都放下了課本和手機,也沒有人交談或夢周公。隨著他時而激昂、時而感性的演說,台下時不時傳來一陣陣驚呼與笑聲。google.facebook.洪爺pcgirl.聊天kuan.youtube中文版.youtube.
這場被網友譽為「史上最熱血」的巡迴演講,已風靡全國校園,除了朱學恆本身無懈可擊的場面調度能力,更在於它不斷強調的命題─「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,找出真正想做的事,並且放手去做。」
全國巡迴,點燃熱情
「台灣的夢想教育,從國小後就中斷了,」朱學恆說,雖然每個人都曾在兒時寫過「我的志向」、「我的夢想」等作文,但進入升學教育體制後,就很少人會認真思考:「我是誰?」「我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?」
6年4班(1975年生)的朱學恆,正是個「把夢想做大」的傳奇人物,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的他,年少時第一個夢想是要賺到年薪1,000萬元,因為他覺得有這個價碼的人,一定也對社會有對等的價值和貢獻,而這個目標在他27歲時翻譯《魔戒三部曲》時即已達成。
「後來我發現,這個社會比我想像的鬆散多了,只因為我運氣好賺到1,000萬,大家就覺得我值那個價錢,其實當時我並沒有同等的成長。」
他決定把賺來的錢花光,希望能對社會造成一些改變,他成立基金會、推動麻省理工學院等美國名校的開放式課程中譯計畫,並開始巡迴全台演講。10年來,他的志向藍圖也漸漸清晰,就是「分享知識,並設法點燃人們內心的熱情。」
以巡迴全國三百多所高中職的演講為例,從燈光、音響、投影設備到幕後的專業團隊,每場至少得花費6~7萬元,全部都是朱學恆自掏腰包。
為什麼心甘情願作這種旁人眼中的傻事?「我覺得有必要讓學生看到這個世界的可能性,只要打開他們的眼界、點燃熱情,夢想就有實現的可能。」朱學恆展現「捨我其誰」的氣魄說,既然他是目前公認最能與年輕人溝通的意見領袖,他就有責任站出來大聲疾呼。
志向vs夢想
有「職場專家」之稱的前「104人力銀行」行銷總監邱文仁,自西雅圖藝術學院畢業回台後,原本從事美術設計工作,後來又到廣告公司擔任英文秘書,卻被同業笑是「活的翻譯機」;不願被當花瓶的她,再度轉任鎮金店的行銷工作,逐漸發掘自己的行銷公關才能。
直到她任職人力銀行後,才真正看清自己的志向,那就是幫助別人定位方向及圓夢。
「志向的輪廓常必須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不斷修正,才會漸漸清晰。每個人都要傾聽內在的聲音,放大個人亮點,才有機會找到自己的方向,」邱文仁說。
無論是朱學恆所說的「夢想」,或是邱文仁的「志向」,都是攸關個人一生發展的關鍵詞,究竟「志向」、「夢想」的意義、價值有何異同?
《Career職場情報誌》總編輯臧聲遠認為,具有「方向性」意義的「志向」較為具象,與個人職涯選擇及「社會期待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」相關;帶有浪漫色彩的「夢想」則較為抽象,它可以是「興趣的放大版」,也可能較為遠大而不切實際,卻是一個人持之以恆前進的動力與心靈寄託。
創辦「夢想學校」的知名作家王文華亦指出,「志向」和「夢想」都具有「未來性」,但志向指的是「大方向」,夢想則是在大方向中想要完成的具體目標。「例如我的『志向』是唱歌;『夢想』則是在小巨蛋開演唱會,」王文華舉例說明。
曾為野百合學運要角,並曾籌組「第三社會黨」的周奕成,則從公共利益的觀點說,志向必須具有「利他」性質,而夢想則必須出自「為己」的初衷,要有「雖千萬人吾往矣」、不惜衝撞一切困難的勇氣。
傳統價值逐漸鬆動
志向和夢想,可能是一場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辯證,因為人生道路該怎麼走,是一個開放的選擇題,也會因興趣、個性、經濟條件和教育程度的歧異出現差距。其中傳統價值、父母與師長的期望,常牽動著上一世代的人生選擇。
第一線接觸職涯規劃趨勢的《Career職 場情報誌》總編輯臧聲遠分析,台灣社會過去非常強調升學,價值觀單一、保守,不管是三、四年級生乃至已步入中年的五年級生,人生志向常取決於大學聯考的科 系排名或父母期許,很少有自己選擇與想像的空間,以致於不少人大學念得很痛苦,甚至念完大學、投入職場後才發現這不是我的最愛。
上一世代因聯考分數和父母期待決定志向的命運,最近10年隨著升學管道的多元化已逐漸鬆動,「生涯教育」亦有向下扎根的趨勢。推甄入學的普及就是實例,它「迫使」學生提前探索興趣、確認未來想走的科系方向,才有機會在甄選時勝出。
社會觀念的翻轉,更影響到這一世代年輕人的選擇。廚藝精湛的阿基師、麵包師傅吳寶春、服裝設計師吳季剛等擁有絕佳「軟實力」的專業人士,早已成為現代年輕人最崇拜的職場偶像。
追求「小確幸」的無奈
不過,雖然新世代走在多元價值的道路,卻因難以撼動的大環境因素,以致多數人的志向選擇,呈現極為微妙的一致性。
主計處2009年發布的「青少年狀況調查」就指出,我國25 ~29歲青年的勞動參與率為86.42%,這群步入社會沒幾年的就業者,高達6成以上均從事服務業。
「1111人力銀行」甫公布的「2012年畢業生求職現況調查」也顯示,今年的職場新兵,最希望從事的行業,依序是「工商業服務」(56%,如投資金融及保險業)、「資訊科技」(47%,如半導體與光電通訊)及「民生服務」(44%,如餐飲服務及旅遊觀光)等3項,其中與服務相關的產業即占了2項。
偏偏不管是台灣島內或國際情勢,從90年代末期,即開始出現劇烈變化─產業外移、網路泡沫化、金融海嘯等內外在的不利因素,造成台灣的經濟成長趨緩、失業率攀高(青年失業率約10%)、基本起薪停滯不前……。
面對大環境的險峻挑戰,這群成長於物質從未匱乏、對未來想像相對樂觀而天真的新世代年輕人,通常都無能為力,只能縮進去另一個更小的世界,追求所謂的「小確幸」,也就是眾多「微小而確切」的幸福感。
最常見的心態,是以「消費」讓自己快樂;反映在職場上,則是追求「有趣、充滿創意又不會太操」的工作,薪資和未來發展則不是重點。
創業貫徹自我意識
世代環境已然不同,而貫穿上下世代的志向,就是自行創業。只是時下年輕人心嚮往之的創業模式,並非像過去郭台銘、林百里等「電子五哥」的「一卡皮箱闖天下」,也沒有打造產業帝國的雄心萬丈,而是希望藉由創業,找到一個具有自我風格,並能貫徹個人意識的位置。
「1111人力銀行」去年發布的「上班族創業意願」調查就指出,高達7成9的上班族有意創業,萌生創業意願的平均年齡為27.84歲,包括複合式餐飲、個性化商品、網路商店及開咖啡店等,都是極受青睞的選項。
73年次的林修禾,自中央大學機械系畢業後,考上台北教育大學玩具遊戲設計研究所,此舉曾讓希望他在科技業找到安穩工作的母親憂心落淚。但林修禾卻安慰媽媽:「我從幼稚園時就希望長大後要開玩具店,這不是戲言,而是夢想!」
「我們這一代,很需要有『自己的呼吸空間』,不想再像父母輩,妥協待在一個組織工作到老、日復一日毫無變化的生活,所以會將創業視為自我實現的目標,」林修禾說。
這種思維恰恰與提出「Me世代」理論的美國心理學教授珍.湯姬的觀察不謀而合。她蒐集超過百萬份的問卷資料、在長達十多年的研究後發現,Me世代(1970年代以後出生者)共同特徵是自我中心、自信心十足,不相信權威、富有創意和想像力,並具備擁抱理想的勇氣,但也相對疏於面對現實且責任感不足。
《Career》總編輯臧聲遠也觀察說,新世代會特別精算「投資報酬率」,就像在臉書貼文會期待立即有人按「讚」回應一樣,年輕人在職場一有好表現,也希望很快獲得回報。
「偏偏現在的機會又相對限縮,很多人難免想:『與其當個低薪的萬年小助理,何不自己出來闖一闖?就算賺不了什麼錢,但至少是自己的事業,不必看老闆的臉色,』」臧聲遠說。
從工作倫理轉向消費美學
新世代的志向偏「軟」,看在上一代眼中,不免覺得太沒有志氣和企圖心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就曾批評:「台灣現在很多年輕人,都想開一個咖啡廳為滿足,這樣的想法有些不可思議……。」
郭台銘的說法讓許多年輕人忿忿不平,提出「崩世代」理論(「崩」代表了台灣一整個世代的崩潰瓦解)的六年級生、中研院社會所助理研究員林宗弘就指出,在1990年代初期,台灣企業出生率約13%、死亡率約3%;但自1999年產業外移後,台灣企業出生率大幅下降、死亡率則提高;過去初創企業的資本額約為新台幣45萬元,但到了2006年,已暴增至160萬元,門檻整整提高4倍。
「志向常是夢想與社會現實折衷的產物。黑手變頭家的時代早已過去,相較於郭董的年輕時期,新世代面臨的挑戰更為嚴苛,之所以偏好開咖啡店等微型創業,其實也是資本考量下的『別無選擇』,」林宗弘說。google.facebook.洪爺pcgirl.聊天kuan.youtube中文版.youtube.
同屬六年級生的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,則從「價值觀轉型」的角度分析。他指出,早自1980年代起,歐美日社會集體認同的核心意義,已由「工作倫理」轉向為「消費美學」。所謂的工作倫理,是指由工作職位決定「你是什麼樣的人」,並且基於這份安身立命的工作,按部就班地升遷、結婚生子、養兒育女。
消費美學則鼓勵自我意識,強調「各人一把號、各吹各的調」,沒有先入為主的價值評斷和倫理規範。「年輕人嚮往開咖啡館、個性小店、經營網拍或成為引領輿論的部落客,不也正是一種『美學選擇』?」
李明璁認為,消費美學的價值觀,已將過去「工作」與「休閒」壁壘分明的區隔打散,更挑戰了傳統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過程會將勞動「異化」的弊病,從此工作不再與生命意義分離,而成為自我完成的一部分。
能力是因應挑戰的關鍵
軟性志向當道的趨勢,是社會發展的自然演變。向來關心公共議題的周奕成,則提出他的憂慮:「面對未來的糧食短缺、經濟風暴、政治危機等種種問題,我比較擔心具有軟弱、內視通病的現代年輕人,是否具有組織並提出因應對策的解決能力?」
目前在大稻埕經營「小藝埕」文化產業,以實踐自己對在地文化關懷的周奕成,談起籌組「第三社會黨」的經驗說:「我很早就接觸政治,非常清楚在國、民兩黨夾殺下的小黨,幾乎沒有機會!但那是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『創業』過程,因為改變社會需要累積,而失敗就是一種累積,我當時就是求一個『光榮的失敗』。年輕人也必須要有『人生一定要有所承擔的體認』!」
身兼作家、趨勢觀察家等多重身分的王文華則沒有那麼悲觀,他指出,在夢想學校中,他還是看到許多年輕人願意獻身公共事務並關心國際議題;即使現在大環境的條件不利,新世代仍具備許多上一代沒有的優勢,因為他們所面對的是一個科技、市場和觀念都相對開放的社會。
「這是個在家寫『APP程式』,就能賣到全世界的年代,也是個無論做志工、寫部落格、當運動員……,都能獲得肯定掌聲的年代,重點在於自己的『能力』是否足夠。」
迷惘代表的思索
林書豪和曾雅妮,從小就立下了打球的志向,他們的不畏挫折、勇於追夢,鼓舞了不少年輕人。如果你也像他們一樣,早早就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,那麼請盡情擁抱;如果你至今仍深感迷惘,也不見得就是損失。google.facebook.洪爺pcgirl.聊天kuan.youtube中文版.youtube.
「迷惘不見得是壞事,因為它代表你開始在思考,最怕的是『毫不迷惘、未經思考的堅定』,只是走在別人為你鋪好的道路、跟著主流意見從眾而行,那就非常可惜!」王文華說。
套句朱學恆在校園演講時必穿的T恤名言:「人之所以成為英雄,是因為選擇而不是能力。」年輕的你,聽到自己內心的吶喊了嗎?
(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2年06月號)
倉儲問題請聯絡我們【104倉儲工程團隊】.【穩健經營,親切有效率!】
空間設計.物流規劃.倉儲改善:104倉儲工程團隊
倉儲專家:川能Blog .【歡迎您的詢問,熱情服務是我們的宗旨】
.倉儲規劃.移動櫃.固定架.物料架.重型架.懸臂架.積層架.橫拉櫃.後推式料架.巧固架.
.檔案櫃.倉儲設備.免螺絲角鋼架.貨架.流利架. 倉儲架.倉儲貨架.高荷重物料架.駛入式.
.物料架拆遷.料架拆遷.移動櫃拆遷.檔案櫃拆遷.積層架拆遷.懸臂架拆遷.後推式拆遷.
.噴霧機.雲海造霧機.降溫工程.廠房降溫.集塵設備.集塵機.重工業空氣清靜系統.
服務信箱: 168@rack104.com.tw
google.facebook.洪爺pcgirl.聊天kuan.youtube中文版.youtube.
A站.B站.C站.D站.部1.部2.部3.部4.部5.部6.部7.
留言列表